- 查看更多
- 查看更多
-
我国数字出版产业发展呈八大趋势
8月22日,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在第九届中国数字出版博览会上发布《2018—2019中国数字出版产业年度报告》。《报告》显示,2018年,国内数字出版产业整体收入规模为8330.78亿元,比上年增长17.8%。
2019-12-15 -
人工智能重塑机器人产业
8月21日是2019世界机器人大会主论坛开幕的第一天,来自世界各地的机器人产业大咖集聚一堂,聚焦机器人产业变革时代下的机遇和挑战。专家认为,人工智能和新一代信息技术正在重塑机器人产业,技术和应用的拓展、供给和需求的扩大,使得机器人产业仍然是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
2019-12-15 -
工业软件产业期待“工程师红利”
当前,中国正加快推动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工业软件作为智能制造的重要基础和核心支撑,对于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实现制造强国和高质量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经过多年发展,国产工业软件从无到有,不断进步,但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有很大差距,存在着明显的短板。
2019-12-15 -
5G加速工业互联网释放数字经济增长潜能
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的产物,工业互联网通过人、机、物的全面互联,推动形成了全新的工业生产制造和服务体系,是第四次工业革命的重要基石。但在5G出现之前,碍于技术的限制,受限于实时传输、连接数量等方面的问题,工业互联网远远未能发挥自己的“威力”。正是5G超大带宽、海量数据、超低时延的特性,让它成为工业互联的通讯管道,开辟了万物泛在互联、人机深度交互、智能引领变革的新征程,催生了诸多新业务、新业态、新模式,为数字经济释放出无限潜能。
2019-12-15 -
2019世界机器人大会在京开幕 我国工业机器人产量全球占比超38%
700余项(套)最新技术成果、应用产品、解决方案集聚亮相世界机器人博览会,全球1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1000余支参赛队角逐世界机器人大赛……8月20日,以“智能新生态、开放新时代”为主题的2019世界机器人大会在北京开幕。本次大会由主论坛和专题论坛组成,同期将举办世界机器人博览会及世界机器人大赛。
2019-12-15 -
赋能远程诊疗 5G,助你我活得更健康
据悉,中国将强化顶层设计,制定远程医疗专网建设的支撑政策,加快远程医疗服务向基层延伸,促进全国范围内医疗资源的充分利用。同时将完善标准体系建设,重点推进无线医疗信息系统与产品、网络服务质量、数据互联互通、信息安全等标准的制定。在应用方面,将推进试点,重点开展基于5G网络的移动急救、远程会诊、机器人超声、机器人查房、医疗无线专网、远程医疗教学等应用研究,推动5G与医疗健康行业的创新融合。
2019-12-15 -
5G时代 金融或将服务下沉、网点“无人”
中国电信披露,首批5G手机号码将在今年9月后开售。中国移动则明确表示,9月底前将在超过40个城市提供5G服务,客户“不换号”就可开通5G服务,后续还会持续扩大服务范围等。
2019-12-15 -
赋能传统行业 AI进入开花结果最好时期
人工智能发展至今分三个阶段:在第一个阶段,人工智能公司只拥有AI技术,靠“卖技术”来获利,技术和产业之间有明显距离;到第二个阶段,是人工智能B2B(企业对企业)阶段,“只做人工智能技术已经不够,还要把相关技术做成行业解决方案和产品”;而现在,进入到人工智能赋能传统行业的阶段。
2019-12-15 -
数字文化产业爆发式增长曙光已现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和中国社会科学院日前共同发布了《中国数字文化产业发展趋势研究报告》,首次全面展示了我国数字文化产业的发展状况和成果。
2019-12-15 -
工业互联网核心基础设施建设加速
我国工业互联网核心基础设施建设正在加速。《经济参考报》记者从15日召开的中国工业互联网标识大会上获悉,目前北京、上海、广州、武汉、重庆五大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国家顶级节点已全部上线试运行,“东西南北中”的布局架构初步形成;覆盖航空航天、高端装备制造等领域的17个二级节点已上线运营。
2019-12-15 -
中国卫星:助力国际防灾减灾
中国经过多年努力,织就一张对地观测的卫星天网,不仅大幅提高了自身防灾减灾能力,而且通过相关机制,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中国卫星为国际防灾减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做出了卓越贡献。7月中旬,应空间与重大灾害国际宪章组织紧急事务官的数据请求,中国调动高分一号、二号、三号等遥感卫星对印度洪涝灾害区域进行多次成像工作,同时安排专人查询历史存档数据,及时将相关数据提供给印度空间研究组织,为印度洪灾监测提供空间技术支持,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评价。
2019-12-15 -
“领跑”数字文化时代机不可失
近年来,数字技术的出现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路径,包括文学、影视、音乐、文化遗产、游戏等在内的文化产业,与数字技术的融合越来越深入,数字文化产业在数字经济中正发挥着日益重要的牵引作用。
2019-12-15 -
VR只能用于打游戏?5G将助力展现更多打开方式
盛夏酷暑中游遍占地503公顷、拥有1200种植物的2019北京世园会美景,几乎是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开幕两个多月后,大批游园的市民扑向了世园会5G馆,这里提供VR(虚拟现实技术)全景游世园服务。
2019-12-15 -
现有条件下 在医疗领域AI只能“打下手”
智能“阅片”、临床决策、护理机器人……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的蓬勃发展,人工智能与医学结合的相关技术开发也进行得如火如荼。
2019-12-15 -
人工智能赋予创新空间 以智能设计协助“诗意化栖居”
随着时代进步,设计不断将科学技术整合到创造性活动之中,以创新方式优化生活。人工智能技术赋予设计更广阔的创新空间,既着力功能优化,又注重美学提升,使生活更具品位,实现“诗意化栖居”。
2019-12-15 -
人工智能刷新“中国制造”
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经济蓬勃发展,中国制造也走上了世界舞台。许多中国制造企业能在国际市场上占据领先地位,得益于拥有核心技术,布局人工智能,开发与应用的链条完整,在“互联网+产业”变革中抢占了先机。
2019-12-15 -
随身WiFi会成为“全能旅伴”吗
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发布的相关信息显示,2018年,中国全年出境人次超过1.49亿,比2017年增长14.7%。出境游热度不减,海外旅游时想要随时随地上网,随身WiFi便成为不少游客首选。费用较低、使用方便,更关键的是身在国外也不必担心“断网”后错过重要信息。而随着运营商深入推进提速降费,价格优势受到冲击,随身WiFi未来将何去何从?
2019-12-15 -
5G有望引领数字文化产业新一轮爆发式增长
记者日前从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举行的“数字文化产业迈入新时代——数字文化课题成果发布会”上获悉,近年来,我国文化产业增速两倍于GDP增速,数字文化总产值在2017年已经达到约3万亿元,当前数字文化产业正处于爆发式增长前夜,5G或引领新一轮爆发式增长。
2019-12-15 -
5G时代,数字文化产业将有颠覆性变革
打开新近上线的故宫博物院数字文物库,足不出户就可以在线欣赏精美文物;走进国博“梵高艺术沉浸式体验”展,数字技术让大师名作“动”起来……科技与文化“联姻”的场景日渐频密。随着5G大门的开启,科技和文化还将擦出怎样的火花?
2019-12-15 -
新产业、新消费成为上半年用电新亮点
上半年,全社会用电量3.4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其中,第三产业用电量继续“快跑”,信息传输和软件技术、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批发和零售业用电量增长均超过10%。新产业、新消费成为上半年用电新亮点。
2019-12-15